转动机械轴承箱端盖漏油治理

2013-05-31

高玉海 孔振华
(国电濮阳热电有限公司,河南 濮阳 457000)
  摘 要:转动机械长时间运行后,由于轴与轴承箱端盖的磨损,造成间隙增大漏油,为了消除漏油,常用办法是更换轴承箱端盖或轴,减少间隙,这样花费太大,且不能彻底消除渗油现象。本文阐述一种比较简便方法,很好解决了轴承箱端盖漏油渗油,而且费用较低。
  关键词:转动机械;轴承箱;轴承箱端盖密封环;漏油治理
  
1 概述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各大电力集团对下属企业管理也明显加强,要求下属各电厂都要达标创一流电厂,其中无漏泄是达标创一流电厂的必备条件之一,在电厂泄漏点中,治理发生在转动机械轴承箱端盖动静之间漏点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转动机械作为电厂主要辅助设备,分布十分广泛,其可靠性、经济运行显得至关重要,轴承箱端盖动静之间的漏是判断转动机械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
  
2 存在问题
  转动机械由转动部件和静止部件两部分组成,转动部件和静止部件之间要求存在一定的间隙以防止动静磨擦。为了防止润滑油脂从轴承箱中溢出,目前大多电厂采用了弹性接触密封形式如油毡密封橡胶油封等措施来消除动静部件的间隙。同时从安全可靠和密封原理上考虑,密封又不可过紧,在没有间隙或间隙过小的情况下将会出现干磨擦,因此在密封件与转动部件之间必须有一定的润滑以避免干磨烧损。但在实际操作中既要保证转动机械动静不发生干磨擦烧损或抱死,又要达到动静之间的密封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很多转动机械都有少量的介质从密封面处渗出。同时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动静之间间隙会逐渐增加,介质渗漏量会随之增多进而转变成漏油。下面以图1为例具体说明,图中轴与轴承箱的密封是依靠轴与轴承箱之间的径向间隙b1以及轴承箱上的迷宫齿来实现的,轴承箱外侧的毛毡也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轴在旋转时轴上的大部分油被甩入迷宫型油槽,再由油槽中的回油孔流入油室,还有一部分油沿着轴从间隙b1窜出再由毛毡向外渗出,几乎所有的轴承箱都有不同程度的渗油,对现场跑冒滴漏治理造成很大困难,增加维护成本。而且随着设备的长时间运行,间隙b1的磨损增大,渗油逐渐增多而发展成漏油,促使间隙b1变小通常办法是更换新轴承箱端盖或轴,但这种方法并不能使b1达到合理范围,不能彻底消除渗油现象,而且耗资大。
  3 改造方案及注意事项
  3.1 改造方案
  根据图1轴承箱结构,把轴承箱端部毛毡压盖改为密封环,密封环内圈加工密封槽,将一级密封变为二级密封。利用原轴承箱端盖上毛毡压盖的螺丝孔,用沉头螺钉与原轴承箱端盖相连,该密封环与原轴承箱端盖之间加上石棉纸板垫和密封胶,防止油从接合面Z低处渗出。新装密封环与原轴承箱或盖放置毛毡的空间形成了一个大的环形油室,在环形油室的底部开一个Φ10mm的大回油孔,从原密封(级密封)间隙b1渗漏出的油被回收到这个大的环形油室中再由其下部的回油孔回到轴承箱的油室中,保证轴承箱不外漏油。新加密封环与轴之间的径向间隙b2可取为0.1~0.2mm(如图2)。
如果由于转子振动或其它原因造成密封环磨损,造成b2过大时,只要更换密封环即可,其费用仅为更换轴承箱端盖费用的1/10,更换轴费用的1/100,有时磨损严重轴承箱端盖和轴需同时更换,费用更高。
  为了安装时方便,将密封环做成两半圆环(如图3),接合面处采用止口密封。这样安装密封环时不必解体轴承箱,停机一个人就可以安装,安装方便快捷。
  3.2 注意事项
  加工密封环时,密封环上密封槽一定要加工回油孔,而且必须要确保密封环安装时要把接合面与轴承箱中分面平行,回油孔能装在轴的正下方,才能保证油能回到轴承箱内。在材质的选择上密封环硬度应略低于轴的硬度,以免动静磨察时加重轴磨损程度。密封环外圈密封槽可适当加宽装毛毡条,在密封环与转动部件之间起到润滑和密封作用,以避免干磨烧损。另外,加工密封环前一定要测量轴椭圆度,如果轴椭圆度太高,此方法起不到密封效果,而且容易出现动静严重摩擦,损坏设备。
  4 改造后效果
  通过在一些转动机械上试用后,起到以下效果:
  (1)经济可靠,文明卫生。因为密封环是根据现场测绘轴实际尺寸加工,可以保证b2间隙精度,减少设备润滑油渗漏,保证油位正常,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采用密封环后,能够更好的保证轴承箱润滑油不渗出,节约转机润滑油。由于减少转机渗漏点,现场油污减少,保证现场环境卫生。
  (2)费用低,方便省时。加装密封环费用低,只相当于更换轴承箱端盖费用的1/10,更换轴费用1/100。将密封环做成两个半圆环型式,在安装时,只需要一个人短时间就可安装完毕,比更换轴或者轴承箱端盖节约大量人力和时间。
来源:《河南电力》201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