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铁明 周晃明
(南方汇通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车间,贵阳市都拉营 550017)
摘 要:数控外圆成型磨床砂轮主轴轴承故障原因,采取各种措施保持轴承轴颈外表面与轴承内表面的间隙均匀,保持静压轴承内腔的液阻,建立静压轴承压力。用扩大进油孔的办法,解决因磨损引起的油腔压力不够问题。
关键词:回转精度;间隙;静压力;液阻;节流器
一、故障
一台西班牙达诺巴特(DANOBT)数控外圆磨床,型号HG-91-2300-A2R,带两轴数控倾角砂轮头架、西门子810D控制系统,砂轮主轴轴承是静压轴承,使用中出现主轴“抱死”故障。按原理分析,怀疑过滤器损坏,导致坚硬异物进入油腔,将油腔边缘刮出浅槽,致使油腔内部压力油严重泄漏,从而使压力减小,主轴受力不均衡,偏向压力小的油腔,高速旋转的主轴与静轴承发生摩擦,导致主轴烧伤与抱死。
二、故障可能原因
(1)砂轮运转过程中,因外力碰撞或突然断电,使得轴颈与轴承发生干磨导致轴承磨损,承载能力下降。
(2)异物将进油小孔节流器堵塞或油腔的封油面因异物被刮开,液阻减少,导致轴承内部压力消失,轴承的承载能力下降,外部载荷将轴颈推向轴承一边,造成轴承被研。
(3)主轴供油路失压或油箱缺油而导致供油不足,主轴轴承内部出现缺油现象。
(4)油品不对或油已失效,使得主轴不能正常浮起而导致磨损。
经解体检查,轴承与轴颈有明显干磨现象,油腔封油面被磨,封油面上粘有异物(图1)。说明在供油压力正常的情况下, 轴颈没有正常浮起或受载时轴颈与轴承之间油膜刚度不够,导致轴颈与轴承相互磨损。在封油面与回油槽上发现异物,说明进油孔曾有堵塞现象。

图1
经检测,发现轴颈磨损很少,轴承封油面虽有磨损,但没有较深的沟痕,里边铜末较多。由于磨损,导致轴承与轴颈间隙扩大,使得主轴在正常油压下无法浮起。
三、修复
1、修复方案
(1)用煤油将轴承和轴颈清洗干净。(2)对轴承进油孔进行彻底清洗。(3)手工刮开浅槽和磨损部位,重新建立密封面。(4)调节上下进油口孔径大小,保证主轴浮起0.02mm。(5)更换主轴液压油和过滤纸,清洗油缸和各进出油管,以防杂质停留在液压系统中。
2、方案实施
(1)先将主轴轴颈清洗并在表面进行抛光处理。(2)用刮刀轻轻刮掉封油面边上和刮开浅槽部位的毛刺,洗掉轴承内表面的铜末,然后用组锉和水磨砂纸对凸起的表面进行修磨,使表面与原密封面的高度一致。(3)用一系列直径0.8~1.5mm的钻头,经重复实验扩大承载部位进油孔孔径,同时调节节流阀,以确保适当的供油压力并打表检测,保证主轴浮起0.02mm,使轴颈与轴承之间重新建立较强刚度的油膜。(4)轴承组装。由于轴承与主轴箱之间的配合间隙很小,检修过程中轴承因外界温度影响,直径扩大而无法装配,故先将轴承放入冷柜中冷冻15min,同时,为保证轴承正确安装并使轴承沿轴线方向平行装入,特制作两根直径16mm的拆卸顶杆(图2)。(5)更换主轴液压油和过滤纸,对油缸进行彻底清洗和擦拭,将各进出油管拆下逐个清洗,更换老化严重的油管。

图2
四、实施效果及建议
1、效果
采取以上措施对轴承进行修复后,主轴正常浮起,不再出现主轴抱死和车轴加工表面的波纹现象,恢复该设各的正常运转,在新造车产量很大的情况下设备运转状态良好。
2、建议
建议改造节流器。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小孔节流器与轴承一体,清洗和维护非常麻烦,同时由于孔径非常小,如果油液中有尺寸稍微大点的异物则容易造成堵塞,如果将小孔节流器换成薄膜反馈节流器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作用原理见图3。

图3
由图3可知,主轴径向未受载时,上下油腔压力相等(图3a),当主轴受径向载荷F作用后,轴颈沿载荷方向偏移一个微小距离e,则油腔3与轴颈的间隙减小为h3=h-e。相应的间隙液阻Rh3就增大,而油腔3中的油压P3增高,薄膜反馈节流器中B腔的油压力升高,薄膜将会向上凸起,使进入A腔的压力油的流量减少,从而使A腔中的P1下降,于是产生一个与载荷方向相反的压力差P=P3-P1来支承载荷F。
这样,在清洗时只需清洗薄膜反馈节流器即可,更换方便且不容易造成进油口堵塞。同时,如果在薄膜反馈节流器的两个腔中加上压力传感器,外设压力表,则可以直接监测轴承油腔内的压力,以保证轴颈与轴承不会发生干磨。
来源:《设备管理与维修》2011年02期